哈佛上座率最高课程 快乐秘诀火爆校园

哈佛上座率最高课程 快乐秘诀火爆校园


来源:网络  文章作者:佚名

  哈佛大学是美国首屈一指的常青藤名校,所招学生莫不是出类拔萃的未来精英。不过,哈佛大学本学期“上座率最高课程”却多少有些出人意料。

  面对台下近900名莘莘学子,主讲人塔勒·本-沙哈尔并没有大讲特讲如何成功,而是深入浅出给予他们快乐的秘诀。

积极心理学

  本学期每周二、周四中午11时30分至13时,855名哈佛大学学生都将在本-沙哈尔带领下一同体验“积极心理学”。

  哈佛大学网站对“积极心理学”一课如此简介:“本课主要是为营建一个充实人生的健全心理,话题涉及快乐、自尊、理解、友情、爱情、成就、创造力、音乐、精神和幽默感。”

  对于课程主旨,现年35岁的本-沙哈尔一言以蔽之,即“如何获得快乐”。“我觉得自己在打造一座连接象牙塔与现实世界的桥梁。”他如此定位自己。

  帮助学生们学会“自我帮助”,是本-沙哈尔开设本课的初衷。他解释说:“人们能在书店中看到众多关于自我帮助的书籍,大部分写得都不错,但是缺少实质内容……当你去大学图书馆查阅期刊,会发现它们偏重于学术研究,严谨却难于理解。”

  事实上,本-沙哈尔并非在美国大学校园中开设“自我帮助”课程的第一人。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积极心理学中心”主任马丁·塞利格曼是这项运动的发起者。目前全美共有100余所高校开设了“积极心理学”课。

  该中心在声明中阐述道,心理学研究在过去一个世纪中主要将矛头对准人们所承受的心理方面的痛苦,但忽略了事关人们生活质量的其他课题,而“积极心理学的创立正是基于一种理念,即人们所需求的不仅是终结痛苦,人们期待充实的生活”。

接受你自己

  教授快乐的课程本身当然就不该让学生感到痛苦,本-沙哈尔似乎深谙此理。准确来说,他本人就对“快乐做人”理念身体力行。他宁愿放弃成为终身教授的机会———只因他不喜欢定期发表论文的“义务”。

  曾就读于英国剑桥大学的本-沙哈尔承认,自己对纯粹的学术研究不是很感兴趣。因而,他在“积极心理学”课程中也并不偏重于学术研究,他从实用角度着手,还引入不少流行文化因素,这也是赢得学生青睐的原因之一。比如,他给学生列出的必读材料包括《今日心理学》刊物上的《快乐的秘密》一文以及《美国心理学家》刊物上的《为什么我们富有却不快乐》一文。在谈到完美主义问题时,他给出的事例包括流行乐曲《人人都受伤》,以及晚间电视节目中的喜剧片断。

  本-沙哈尔现在正在撰写一本名为《接受人性不足》的著作,希望能向读者阐明他在“积极心理学”课堂上对哈佛学子们提出的建议———“接受你自己”。

  比如,本-沙哈尔在最近一次课堂上提出的口号就是,“学会失败”。他告诉讲坛下一贯优秀的哈佛学生们,失败无可避免,因此有必要学会如何面对失败。

  和其他老师不同,本-沙哈尔在课堂上最爱提及的名人并非柏拉图、莎士比亚或爱因斯坦,而是有“脱口秀女王”之称的美国黑人女主持奥普拉·温弗里。

  “我喜欢奥普拉·温弗里,”他说,“……她正好显示出‘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显示出‘接受人性不足’的理念,她从不把自己藏匿在永远的微笑之中。”

快乐有秘诀

  “积极心理学”一课在哈佛大学的火爆让本-沙哈尔始料未及。他认为,上过这门课的学生在学校刊物上给予的不少积极评论,极大提高了这门课程的知名度。

  当然,不少学生喜欢这门课程是因为它相对简单,上起来很轻松。根据投票结果,以5分为满分,“积极心理学”的难度系数为2.1分,作业量仅为1.5分,哈佛学生通常称这类课程为“好过课程”。不过,23%体验过“积极心理学”的学生评价说,这门课程“改善了本人的生活质量”。

  究竟怎样才能快乐?本-沙哈尔提出了“六点秘诀”:

  第一,接受自己———无论优点还是缺点。人们总是要面对恐惧、悲伤、焦虑等各种或积极或负面的情绪,但抵制自己的情绪会导致挫败感,或者让人不快乐。

  第二,快乐需要意义。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人们所参与的活动最好既愉快又有意义。如果这一点难以实现,一定要帮助自己寻找一些这样“鱼和熊掌兼得”的“快乐推进器”。

  第三,头脑说了算。要记住一点,快乐与否在大多数情况下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意识。比如,人们将失败视为灾难还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态度不同,心情自然也不同。

  第四,越简单越好。人们往往希望在越来越短的时间里完成越来越多的事务,却忽视了“数量会影响质量”,人们可能会因参与过多而牺牲掉自己的快乐。

  第五,身体也重要。不要忘记一点,身心需要和谐发展,因而坚持锻炼、充足睡眠、健康饮食习惯都会对身体和精神健康大有裨益。

  第六,感激要说出来。人们总是拥有太多“理所当然”。事实上,学会欣赏和感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相当重要———不论是人还是事,是美丽景色还是一个微笑。


·上一篇文章:世界最好的中学:课时短 假期长 尊重老师
·下一篇文章:国外校园里的“中国年”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www.dezperado.com//www.dezperado.com/news/world/085271722160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