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校长:初中有必要开设《生涯规划》课程
来源:家长学院 文章作者:纪驭亚等
新高考方案公布后,社会各界对高考新政的关注度也在持续升温。昨天,浙江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梅新林、宁波市镇海中学校长吴国平、杭州第二中学校长叶翠微为读者做了第一轮解读。 而今天出来解读新政的则是杭州师范大学校长杜卫、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王振洪和丽水中学校长戴一仁。 短时间内高校会很痛苦,但对以后的转型有利 杭州师范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杜卫 2011年以浙江工业大学和杭州师范大学为试点单位,浙江率先推出了“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制度,首次把统一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校综合素质测试纳入招考评价标准。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择专业,高校也可以根据专业的特点选拔合适的学生。 但对于高校而言,在增加招生自主权的同时,还会面临巨大挑战。根据改革方案,各个高校可以根据专业特点为每个专业自主确定0—3门选考科目范围。但与此同时志愿填报是专业优先,同一专业高校间生源的竞争将成为所有高校要面临的挑战。我们知道现在各高校专业的雷同度是很高的,尤其是一些综合院校。比如一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在办,但水平确实参差不齐。今后一些没有比较优势的专业,有可能逐步被淘汰。短时间内高校会很痛苦,但从长远来看,这对于高校的转型和发展是有利的。 解决了高职院校招生“吃不饱”问题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研究员 王振洪 高职提前招生采取一档多投、双向选择的录取方式,一个学生可以被多所学校录取,这有利于考生自主选择最喜欢的专业和学校。 而多元化的招考方式不仅使高职院校有了选才的空间,也为高职院校规范了科学选才的“标尺”。统一高考的不分文理、不分批次使得高职院校在普高生源的录取上不再是过去对末批次考生的“被动接收”和“单向批发”,面向中职考生的“技能型”考试也更容易招收到“心仪”的学生,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和优化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既可以解决高职院校招生“吃不饱”的问题,又为“吃得好”拓展更大的空间。 新高考的另一个重大变化是考生志愿和录取过程由学校优先转向专业优先,以专业志愿来平行投档并取消专业服从志愿。因此,为了更好地引导考生理性填报专业,并在院校之间形成有序、良性的生源竞争,针对目前高职院校专业细分化、院校专业同质化特征明显的现状,需要在区域专业布局和院校专业结构上进行适应性的优化调整。 《生涯规划》课程的开设有必要前移至初中阶段 丽水中学校长 戴一仁 新改革方案让学生自主地选择选考科目,这需要学生对自己、对未来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这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首先要让学生了解高中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和学科特点,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逐步明确自己的兴趣学科和优势学科;其次,向学生系统介绍高校主要专业所学课程和毕业后的就业方向;第三,列举当今社会主要的行业的职业特点。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职业倾向。这些都需要经历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因此,《生涯规划》课程的开设有必要前移至初中阶段。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认识自我、学会选择,规划未来,改变了原来录取模式中考分效益的最大化,利于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专业选择的需求。 而今后实施的“专业+学校”的录取模式,可以鼓励高校办出独具特色的、高水平的专业,届时会出现一些整体实力不是全国一流的高校,但其中的某些专业却是全国一流,从而吸引更多的高端学生报考这些优势专业,打破少数高校对优生的垄断,同时可以打破省内少数优势高中对国内一流高校的垄断,为欠发达地区高中的优秀学子上一流高校提供更多的机遇。这种以专业发展水平而不是学校整体实力进行排名已经成为国际上的通行惯例,这种注重专业发展的模式也可以促使高校从“大而全”转向“小而精”的方向发展,培育优势专业。 □通讯员 程振伟 本报记者 纪驭亚
·上一篇文章:柯领:中国教育已经死亡!
·下一篇文章:中学生课外阅读究竟应该读什么?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www.dezperado.com//www.dezperado.com/news/sikao/149221119460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