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习力: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解决方案

提升学习力: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解决方案


来源:家长学院  文章作者:佚名

  现在的世界确实有点乱,最乱的还不是军事上的侵略与反侵略较量;也不是经济上的市场取向和计划取向争夺;更不是文化上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碰撞;而是教育上的改革与创新。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进行教育改革,但是,没有一个国家宣布改革成功;世界上有许多教育改革的经验,但是,管用的可以复制的不多。教育理念新颖前瞻,似乎足以指导教育的彻底变革;教育方法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五彩缤纷;教育手段快速更新,信息化程度迅速提高;但是,似乎只见改革,不见发展。也许,我们的教育研究尚未切中肯綮。

    一个遗忘之角:学生学习力的研究

    教育质量是世界各国关注的永恒主题。而大家却把教育研究、教育改革的目标集中在了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手段和教育的方法,中国教育也是这样。

    上世纪八十年代,教育“信息化”工程浩大。“校校通”工程的实施,“人机比”的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验,远程教育的尝试运作,等等,中国花了很多非常紧缺的教育经费,花了很多总量有限的教师精力,也拿出了很多的课件和“经验”,但是,今天我们发现,教育信息技术还没有引起教育的革命,教育信息化还没有带动教育现代化,我们正在低水平使用高新技术,我们正在教育信息化的路上绕圈子,我们似乎还没有找到打开教育信息化通向教育现代化的大门的金钥匙。

    上世纪九十年代,素质教育正式亮相。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文件的指引下,我们开始着重研究和实施素质教育。我们站在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高度设计素质教育的目标,我们本着让学生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原则探索教育教学的方法,我们沿着勇于实践和创新实践的思路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但是,素质教育遇上了一个强硬的敌手——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有明确的顺乎民意的教育目标——应试升学,应试教育有可以操作并习以为常的教育方法——有效训练,应试教育有有效的具有客观性的评价手段——中考高考,而素质教育目标还有不同意见,手段尚在探索之中,评价更是雾里看花,难怪有人说“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素质教育步履艰难,我们似乎还没有找到循序渐进的路径。

    新世纪到来,课程改革则风起云涌。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提高教育质量的希望寄托在课程改革的身上。19世纪末的西欧“新教育运动”就试图通过课程的改革促进教育的革命,但是,最终不了了之;20世纪上半叶,美国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潮,也想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全新课程,但是,前苏联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对他的教育作了间接的否定;70年代美国的布鲁纳领衔的课程改革也是轰轰烈烈,至今最为成功的只是还在加州实验的“课程标准”的研究;台湾经过10年的论证和实验,1992年开始进行全台课程改革,试图把技术主义的教育改成进步主义的教育,但是,“台湾发展研究院”的梅可望院长一言以蔽之:“十年课改,一事无成。”我国课程改革实验始于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标志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开始,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在在黑暗中摸索,似乎还没有找到登堂入室的台阶。课程改革要达到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可能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而且,理想的目标的实现仍然不容乐观。

    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南京市始终是素质教育的虔诚的崇拜者和忠实的执行者。一直以来,南京市坚定不移地坚持素质教育的方向,坚定不移地坚持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坚定不移地探索素质教育的经验。每年一次的全市教育系统负责干部会议的工作报告见证了南京市实施素质教育的“坚定不移”,就可以清楚地看出南京教育发展的明确的方向、清晰的脉络和坚实的脚印。

    教育质量,一直是南京教育矢志不渝的追求。南京市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却又始终没有找到当前素质教育的最佳解决方案。当前的基础教育,既要全面发展,又要应试升学。全面发展是为了孩子的未来、国家的未来;应试升学是为了孩子的现在、家庭的现实。有没有一个两全的方案?于是,南京市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学习力”。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生学习,而学习力是学生学习的关键能力。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则往往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教育目标的改革、课程的改革、方法的改革、手段的改革,恰恰淡忘了学生的学习力的研究和提升。

    一个难解之题:什么是“学习力”

    “学习力”最初是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领域的一个概念。学习力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对愿景的认识和支持,二是对支持学习的领导,三是建构实验性的组织文化,四是能有效地进行知识迁移,五是具有合作的团队精神。组织学习力对组织的决策、对知识密集性创新的同化和利用、对应对变革和持续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在知识密集型企业,组织学习力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竞争力的标志。

    “学习力”被引入教育还是近期的事,因为还没有找到准确定义,更缺乏机理的研究和提升的方案,所以,我们还是集合众多论述,结合我们研究的实际,试图界定“学习力”。我们认为,“学习力”是学习者学习的动力、能力、毅力和创造力。

    1.学习的动力。学习的动力主要是学习的动机和需要的问题。取决于学习的动机,学习的动机取决于学习的需要,因此,要解决学习的动力问题,首先需要解决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在需要,只有当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学生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学习的动力着重解决为什么学习的问题。

    2.学习的能力。学习的能力主要是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策略问题。当学习的方法正确,策略有效,并且能够准确、熟练地和有效使用,学习的能力也就产生了。而且,学习力,应该具有关键性和时代性。学习力应该是一种“关键能力”,即“不需要再学习的能力”。同时,学习力还应该是一种符合现代学习特点的能力。学习力力、记忆力、观察力、理解力、分析力、综合力、转化力以及基础知识等。学习的能力解决能够学习的问题。

    3.学习的毅力。学习的毅力主要是指行为强度和持久性问题。尽管学习的毅力与学习的动力、学习的能力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是,它和人的个性特征和行为习惯有着更加密切的联系。于是,我们还需要关注学生的意志、耐力、勇气和乐观进取的精神。有了这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特别是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就可以知难而进,偏行虎山,不断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学习的毅力解决持续学习的问题。

    4.学习的创造力。学习的创造力主要是指学习的改造、运用与创造的问题。学习并不是机械地接受,不是简单的模仿,不是“死读书,读死书”,也不只是积极的消化吸收和融会贯通,纠正和改造旧有知识;而是需要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甚至,根据已学知识,结合自己的经验与想象,进行新的创造。这才是学习力的最有价值的内容,是学习力的最高境界。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学习的创造力解决创新学习的问题。

    学习力具有学习的动力、能力、毅力和创造力四个要素。四个要素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逻辑顺序,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四个要素都决定着学生学习力的水平。学生学习力偏低,有可能尚未起步,缺乏学习的动机,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学习行为没有开始,尽管他有可能安静地坐在课堂上。有可能缺乏方法,不会学习,事倍功半,甚至一无所获,“陪着”另一部分学生读书。也有可能是缺乏毅力,知难而退,半途而废,前功尽弃,甚至失却信心。更多的问题在于缺失学习的创造力,没有融会贯通,知识处于零散状态,还是无用的知识;不会举一反三,知识还是“死知识”,不能由浅入深,由此及彼;不会创造,不能根据“已知”推导“未知”;不能创新,只能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人云亦云。我们的学生到底处于什么状态,我们的学习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这是每一个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不能回避、必须正面回答的问题。

    一个当务之急:怎样提升学习力

    1.科研引路,提升学习力的方向把握。教育科研永远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学习力的提升必须科研引路。为了加强学习力研究,南京市教育局做了三件事情:一是招标研究课题。南京市教科所在充分的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拟定了“学习力研究”课题方案,公开招标研究,目前教育局已和研究团队签订协议,课题研究正式启动。二是编写内部期刊。《学习力研究》内部期刊第一期已经和大家见面,这里有世界各国学习力研究的部分成果,有“冬令营”期间的学习力研究的案例,有各个学校关于学习力研究的论文,为学习力研究搭建一个平台。三是举办专项冬令营和夏令营。2008年冬天,正值瑞雪纷飞的时候,南京市教科所经过充分准备,为期7天的中学生“冬令营”成功举办。此次冬令营通过主客观测试,选定了31位来自25个学校的初一学生,其中有15名学习优秀学生,16位为学习困难学生,分别组成两个营。同时,选择精兵强将27人,组建学科组、心理组、德育组、生活组等四个研究小组,进行封闭研究。一是研究学生学习力内部结构及其测量标准,二是调查学生学习力强弱的主要原因,三是开展德智体美教育以观察学生学习力的变化,四是总结提炼提升学习力的方法和策略。“学习力研究中心”精心设计并实施了十大课程模块,其中有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辩论赛、学习策略、心理辅导、研究性学习、人生规划指导等显性课程;我们还设计并实施了营养调整、独立生活、学生自主管理、自我计划与激励等潜性课程;我们还运用了压力适应策略、极限训练策略、信息知识情感的饥饿策略、团结竞争策略、异性激励策略、迷局探究策略等六大教学策略;取得了较为理想的阶段性成果:我们欣喜地发现,学生们每天都在变化,每日都在进步,一天比一天好。他们对学习日趋感兴趣、提高了课堂注意力,自信心提高了;课堂纪律不仅得以自觉遵守,而且班集体也如此迅速地形成了,并开始热爱自己集体,维护集体的形象,享受竞争协作的快乐。学生们的潜能得到了释放,作业速度加快了,思维速度也提高了,作文一天比一天写得美,作文字数也一天比一天多,孩子们的心态越来越健康了。而且不仅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创造性学习力也得到了提升。八位女生在宿舍集体创作了一首令人感动的《冬令营歌》。这样的“学习力研究营”已经成功举办3期。

    2.团队作战,学习力研究的动力主体。学习力的研究需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理论引领和方法指导,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教育的实践智慧在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学习力的现状、原因以及提升措施也一定是个性化的,是因人而异的,因此,学习力研究与提升必须紧紧依靠与学生天天打交道的教师,打一场学习力研究的“人民战争”,因为,学习力研究必须依据一线教师提供的素材,学习力的提升必须靠一线教师去执行。我们的做法是开展“个人课题”研究。“个人课题”是南京市首先提出并首先实验的教育科学研究项目, 2004年在《教育科学研究》上提出“基层教师呼唤‘个人课题”’,首次提出“个人课题”的概念;2005年进行“个人课题”研究的论证,从培训到申报,从指导到评定,进行了周密的安排;2006年开展首期“个人课题”的申报立项研究,受到广泛重视,引起强烈反响,当年立项1625项,为“个人课题”的研究做了程序的探讨。2007年再接再厉,全市申报了4400项,立项2200项,为“个人课题”的研究做了指导的探索。2008年,全市从基层学校、区县教科室、南京市教科所逐级申报,立项2600项,实行匿名评审,为“个人课题”的研究奠定质量的基础。我们将引导教师从学习力提升的角度进行“个人课题”的研究,这样,就可能出现“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局面。

    3.行政扶持,提升学习力的阶段性保证。政府办学,教育当然离不开政府,学习力的研究与提升也一样。没有行政的扶持,科研引领会举步维艰,团队作战也会受到限制,因此,教育行政应该大力扶持。一是政策扶持,教育行政应该制定一系列政策规范和引领学习力研究,南京市教育局计划出台《关于努力提升学生学习力的实施意见》,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直属单位积极支持学校、教师的学习力研究工作,大力表彰在学习力研究方面取得突出贡献的校长和教师。二是经费扶持,南京市教育局已经投入40万元用于重大重点课题的招标研究,其中就有重大课题学习力研究;已经划拨专项经费50万元用于学生学习力提升的实践研究;南京市教育局还将投入经费用于学习力提升的个案研究,这样的投入的效益远比盖楼房、建围墙要大得多。三是人力扶持,学习力研究只有一个教科所领着一群教师进行研究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教研部门、行政部门、督导部门、宣传部门的密切配合,于是,我们组建了一个学习力研究的团队;我们还将划拨经费用于聘请社会学专家和医学专家进行学习力的拓展研究。四是智力扶持,教育行政需要从管理走向服务,教育行政部门也具有丰富的智力资源,号召教育行政部门积极参与学习力研究.就是对这一项目研究的智力支持;2007年重大重点课题招标研究中,南京市教育局就有十多位行政领导领衔或者参与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提高教育行政的研究能力和决策水平。

    当然,“学习力研究”的路还很长,南京市计划用30年时间,持续而深入地研究学生的“学习力”,因为,南京人认为,学生学习力的提升,也许正是解决素质教育与应试升学之间矛盾的有效方案。

    参考文献

    1.周铁军.对核心竞争力的再认识[J].商场现代化,2006,(1).

    2.肖宝珍.警惕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陷阱[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15(4).

    3.胡楚图.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措施[J].北方经济,2005,(5).

    4.钟征,杨文宇.人力资本: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J],经济师,2006,(1).

    5.林坚.企业文化修炼[M].蓝天出版社,2005.

    6.王凯.加拿大的基础学力改革及其启示,[J],教学与管理,2004,(1).

    7.钟启泉.关于“学力”概念的探讨[J].上海教育科研,1999,(1).

    8.吴勇军,黎志成.组织学习力的系统动力学假设[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9).

    9.费宏.探索“第三教学”提高学生学力[J].物理教师,2002,(8).


·上一篇文章:《特别狠心特别爱》读后感(涟漪文)
·下一篇文章:美媒:中国不再是抄袭者 教育体制对创新影响有限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www.dezperado.com//www.dezperado.com/news/sikao/1472912551484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