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作品化,习惯传统教学的教师这样改变
来源:中国中小学教育网 文章作者:张敏
看一名老教师如何从作业开始做出改变,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 我是一名高二年级生物老师,已有29年的教龄。我今天想与大家分享我这半年来的改变。 大家都知道,改变需要动力,而我的动力实际上来自于我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压力。 压力之一,是十一学校有一批年轻、高学历、优秀的教师队伍,他们富有活力和创造力。像朱浩楠老师,刚才他的介绍已经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像我的两位徒弟,一位是整天埋头研究,可以通读英文原著的北大博士刘赛男老师,另一位是将新技术应用于课堂的北师大硕士林晓晨老师,他们给了我非常大的压力。压力之二,则是来自我的同行,像我们学校锐意改革的王春易老师。 实际上最大的压力则是来自于学生。我们的学生中,有一大批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他们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已经超出了我的预期。还有同学提出的问题是在通读教材和高校教材之后提出的,非常有深度,处在这样的压力当中,不变是不可能的。 但是,经验型的我、习惯传统教学的我,应该怎么改变?从哪里改变?一开始,我非常迷茫、困惑。 后来我发现,学生在提出问题时,特别是学习重难点的时候,恰恰能够体现出他们的思维差异,而反映这些差异的最好载体就是作业。 那学生应该做什么样的作业呢?如果作业仅仅是做题,我们虽然可以从学生的错题中,发现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理解上存在的问题,但问题是如何产生的,重难点是否突破和突破的思维过程,我们是看不到的。所以,我们的作业就要多样化,具有开放性。 我经常面批作业,让作业批改发生在教师和学生的一对一交流当中,这对学生的学习非常有帮助,但是作业的价值就不能最大化。为了放大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我慢慢开始收集并且分析学生的作业,找出有特色的作业展示出来,让作业作品化。 我把作业展示在教室里,有的张贴在展板上,有的张贴在教室橱柜的柜门上,还有的张贴在教室外面的墙壁上。那么,如何实现作业的作品化? 首先,应该确定教材中的重难点和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譬如,在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难点当中,我一共给学生布置了3项作业,一是用显微镜观察动物、植物细胞并且用手机拍照。通过照片,学生看到的是不同细胞所具有的不同特征。为了让学生发现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和功能,我又布置了两项作业,绘制植物细胞或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构建细胞结构和知识框架。后两项作业,我没有给学生任何指导,至于作业完成情况完全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和思维过程的再现。 当我把作业收上来的时候,我惊呆了!学生用各种不同的生物语言在诠释他们对这一重难点的理解。应该展示哪些作业?原则是,不以老师的标准为标准,而以思维类型为展示标准。 其次,学习过程显性化。我把学生的作业,分作4种思维类型。第一种,是可以用美术的触角表达生物知识的类型;第二种,是用简单的线状结构图表达生物知识的类型;第三种,是能够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框架的类型;第四种,是传统的知识梳理型。我把不同思维的作业分类展示在教室里,为的是让作业这一载体天天与学生接触、天天唤醒学生,告诉学生,相同的知识,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理解,只要合理科学即可。同时,把不同的类型的作业展示在教室,也为学生提供了相互学习的机会,学习他人,发现自己。 第三,为每个学生而设计。做到前面两点,作业作品化的价值还是没有挖掘出来。仅仅唤醒学生的学习是不够的,让学生学会学习,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因此,我就对每一份作业作了系统的分析,发现每一份作业中反映出来的学习特点。譬如说,美术的触角表达生物知识的类型,说明他对颜色的感知力强,而且机构层次明显,有立体思维的能力。而以思维导图来表达知识的学生,则是善于通过思维发散构建知识网络,思维清晰、逻辑力强。 将不一样的思维以作业的方式展示出来,并对思维差异进行分析,给予学生建议,再将学生在作业中暴露的问题及自学学习中显现的问题集中在一起,在课堂上展示出来。针对不同思维形式的学生,对他们分组进行指导及建议,并且,作业做了不同的分配和调控,再加上课后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学生后续学习就有了很大的进步。 文章转载自新学校研究院,内容整理自十一学校生物特级教师张敏老师的报告《让作业作品化》。
·上一篇文章:做一个精神上气象万千的教师
·下一篇文章:中考作文突击训练的几种方法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www.dezperado.com//www.dezperado.com/news/jsketang/1532816321855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