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喜忧参半
来源:中国儿童文学网 文章作者:张健
受访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 孙云晓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熊丙奇 本报记者 张健 “名师出高徒,网课选××”“2到8岁学什么?学思维,学英语……”“名师直播课就上×××”“上网课,用××”……大街上、电梯间、地铁里、电视上,类似的在线教育广告铺天盖地,有时正看着电视剧,突然便会插进一条教育广告,令人心烦。不可否认,近些年来,在线教育的“版图”得到极大扩张,然而,在“爆发式增长”的背后,在线教育“泥沙俱下”的现象也饱受诟病。4月25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对跟谁学、学而思、新东方在线、高思四家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价格违法行为给予警告和50万元顶格罚款的行政处罚。5月5日,重庆市教委和重庆市市场监管局联合通报,重庆学而思有关校区的部分课程超标超前培训、对新学员提前超期违规收费、利用学员入读名校进行宣传,涉嫌虚假宣传、虚假广告;重庆新东方培训学校北碚校区未公示学科备案信息,未按要求公示班牌,公示栏培训教师信息与教师花名册不一致等问题。 K12在线教育成市场“香饽饽” 一边是校外教育机构大张旗鼓的宣传,一边是家长们既焦虑又吐槽的无可奈何,在线教育真的是让人又爱又恨。“怎么能不急?别人家孩子不知道已经偷偷学了多少东西!”作为一名6岁孩子的母亲,广西陈女士已经有些惶恐。她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她只给孩子报了一个线下的篮球班,但每次看到在线学习的广告,就怕孩子落后,准备等今年9月份上小学了,就赶紧给他报几个。北京一位二年级的学生家长石女士坦言,线下学习环境更好,但这次新冠疫情让不少家长被迫接受了在线教育。她给孩子报的辅导班有两种:一是出于孩子兴趣而报的兴趣班,如美术班,在线下学;二是减轻校内学习压力的学习班,如英语班,在线上学。石女士表示,英语辅导老师还比较负责,教学氛围很好,孩子学习效果还不错,“孩子在家就能上课,也省去了我们接送的麻烦。”北京王先生的孩子在上初一,这个五一假期,有3天都在上线上课,“孩子说放假比上学还累,但没办法,学校课程进度快,教的内容也不足以应对越来越难的考试题。虽然不知道他对着电脑能学进去多少,但多学一点总比不学强吧。” “通过网络远程学习,已成为新的教育和学习方式。”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说,在线教育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不同地区的人共享教育资源,不出家门就可获得更多学习机会。早期,在线教育以“录播课”的形式出现,主要应用于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等成人教育。如今,学前至高中教育阶段的在线教育发展成了“香饽饽”,中国科学院数据显示,2020年1~10月,我国学前教育至高中教育阶段(英文缩写为K12)的机构发展最快,占2020年在线教育市场份额的40%多。总结发现,孩子们报班最多的是学科类基础教育课程,如英语、数学等,目的在于提高各科分数,以在线“1V1”(一对一)和在线大班模式为主导,小班和AI互动课快速发展。其次是应试教育外的素质教育,主要有少儿英语、思维教育、学前教育等,如少儿编程、少儿英语、书法才艺等。 迎合教育需求的同时,一些问题令人忧心 熊丙奇表示,K12在线教育快速发展,反映的是火爆的市场需求。例如,拍照搜题,契合了学生遇到作业难题急需指导点拨的刚性需求;英语1V1视频教学则符合个性化提升英语水平的需要。而更深层的原因还是很多年轻家长的焦虑,他们也是最舍得在K12教育中投入的人,数据显示,30~49岁人群是给孩子报K12教育机构的主力军,61%的家庭愿意每年至少花费1万元用于孩子的在线教育。 “在线教育的确是越来越需要。”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教育部家庭教育指导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孙云晓教授说,去年我国开展了全球最大规模的在线教学,不仅有效应对了新冠疫情冲击,也推动了高校变革教育模式。例如,《同上一堂课》电视教学节目邀请北京清华附小等十余所学校282名教师,累计授课997课时,覆盖人口超13亿。 一窝蜂的发展在线教育,也让专家们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表示了担忧。 贩卖焦虑,营销大于质量。熊丙奇表示,近年来在资本追逐下,有的在线教育机构追求规模和体量的增长,致力于投钱营销,而非师资建设、课程建设。前不久,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曾点名批评在线教育市场存在“贩卖焦虑”的乱象,营造所有孩子都需要参加培训的氛围,加重家长焦虑。特别是部分英语类线上教育机构,采用自编材料或境外教材,外籍教师也不在中国,教育部门对其缺乏有效监管,导致问题频出。例如,主打原版教材引入的“在线外教”英语学习机构阿卡索去年被曝外教教学质量差、迟到、玩手机等,且教学资质认证存疑。 过度学习,压榨孩子身心。孙云晓表示,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是有规律的,报太多课外班(包括在线教育)会剥夺孩子的娱乐、休息时间。发达国家在学前阶段不进行系统学科知识教育,也是因为提前教育对儿童有很大伤害。睡眠、营养和运动是孩子健康的三大指标,课外班对这三个方面影响都很大,近20年来我国中小学生普遍睡眠不足,运动不足、近视、体质下降等问题也十分严重。熊丙奇指出,尤其是幼儿和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不适合在线学习。 机械辅导,可能帮了倒忙。一些广告宣称,“有了‘搜题神器’,家长辅导作业和孩子考试都不愁了。”熊丙奇表示,这是一把“双刃剑”,对于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可以起到一定的个性化辅助作用,对于自主管理能力差的学生,则可能变为偷懒的工具。中小学生正处于开发智力、独立思考的阶段,如果在线教育成为机械化的“抄作业”“应付考试”的工具,让孩子不会思考,反而帮了家长们的倒忙。 乱象频出,伤害教育行业。熊丙奇说,目前所有教育机构的获客成本都在营销大战中飙升,导致大部分培训机构亏损,真正盈利的极少。一些大的教育机构为挤垮中小机构,恶意降低收费,赔本运营,不仅造成行业发展不平衡,自身也面临经营风险。2020年央视“315晚会”曝光嗨学网虚假承诺,让消费者陷入交钱容易退钱难的困境。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0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也点名批评在线教育等“云上”消费维权问题突出,在线教育服务乱象频现。 理性认识在线教育功能 “全社会要理性认识在线教育的功能。”熊丙奇说,在线教育的属性注定只会是线下教育的补充。线上教育只适合进行知识、技能教育,在线教育机构也是为了应对考试,传授应试技巧或学习方法,如讲解考试大纲和知识点、解题技巧等,难以开展生活教育、生命教育等重要教育。另外,在线教育的个性化、交互性弱,对教师的教育能力要求更高,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也高。因此,我们该有这样的共识:学校不能把在线教育视为教育现代化,要根据具体教学需求,科学使用在线教育;社会也不能夸大在线教育促进公平的作用,给贫困地区、农村地区提供教育资源,不等于教育,要有实际的教育效果,还需要教师的面授、辅导;学校和家长们也应从保护学生视力出发,限制使用电子产品教学的时间。 近年来,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在线教育市场的监管政策。熊丙奇表示,相关部门应逐步建立完备的教育备案审查制度,对培训机构进行过程性监管,掌握其培训内容、师资和收费情况,这需要很大监管力量投入,我国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家长缺乏维权意识,“积极配合”培训机构的违规提前教育、超前教育以及违规收费。在线教育的发展最终由市场决定,引导家长的合理需求至关重要。当前,我们一直在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必须意识到,若不破除单一分数评价体系,在基础教育应试化和竞技化背景下,家长的焦虑很难消除。 孙云晓提醒,家长在给孩子报“课外班”时,要思考几点:一是有没有影响孩子的睡眠、运动的时间。二是课程到底是谁在讲,谁在主办?广告做得多并不等于在线教育的内容就好。三是学校教育最重要,学校老师要负起责任,课堂上讲深讲透,不能因有的孩子提前在课外班学了就认为所有孩子都会,从而将学习内容一笔带过。 来源:生命时报
·上一篇文章: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①:这是做教育 还是做生意
·下一篇文章:做教育,对母亲意味着什么?做母亲,对教育意味着什么?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www.dezperado.com//www.dezperado.com/news/jiayugc/2159194955933.htm
相关内容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戚梦颖 |
佚名 |
许沁 |
余建祥 |
佚名 |
张辛欣 |
纪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