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赋基因”检测靠谱吗?
来源:科普时报 文章作者:尹烨
“天赋基因”检测的概念最早出现于2008年。当时美国很多商业机构声称,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来预测孩子未来的发展。然而,由于缺乏科学依据以及不符合伦理,该检测一度被叫停。不料,几年后竟漂洋过海来到中国。 千百年来,中国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始终不变。某市一家基因科技公司的 “天赋基因”检测项目上线仅4个月,几千位客户已带来了千万级的收入。 宣传的动人之处,在于根据几个基因位点就能在人生无尽变数中获取最优解。特定的基因位点乃是通过对比筛选所得,与特定天赋一一对应。知位点情形,便能锁定异禀天赋。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至少有二三十家大大小小、水平参差不齐的机构,都号称能进行“天赋基因”检测,而费用则在几百到几万元不等。这些机构所检测的项目,少则三五项,多则几十项。除了常见的智商、语言、运动、音乐天赋等项目,甚至还有“情商基因”“抗雾霾基因”以及匪夷所思的“早恋基因”“网瘾基因”“宜人性基因”“拖延基因”检测。五花八门的“天赋基因”检测,颇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而值得思索的是,作为家长们后期育儿行动指南的这些“神奇的位点”科学性如何? 寻找天赋基因的关键,在于发现天赋相关的基因位点。据称,这些位点是科学家们靠基因数据对比筛选出来的。如果受检孩子的某些基因型和某个领域的成功人士相似,即在该领域具备天赋。 然而,真相就这么简单吗? 以运动天赋为例,科学家们发现了与运动能力相关的基因ACTN3。ACTN3如果是R/R基因型,人体将更好地生成快肌纤维里的蛋白质。爆发、冲刺能力都需要快肌纤维支持,更快地生成快肌纤维中的蛋白质也就意味着更好的爆发和冲刺能力。若孩子恰好为R/R型,检测机构便拍板定论:此子是璞玉状态的博尔特,是未经雕琢的萨拉赫,是含苞待放的詹姆斯。接下来,交由父母展开畅想,谋划未来赛场精英成功之路。 然而,一个事实被忽略了——基于小群体或特定群体样本的统计学研究,只能得出统计相关性而非因果关系。所谓的优势基因与优秀性状,在很多时候只是有某种概率上的相关关系。也就是说,有了某种优势基因,跟在某领域取得成就并非因果关系。 况且,在寻找具有统计相关性的基因时,更丰富的样本对找出与性状对应的位点非常重要——能在更多对象身上体现,相关关系才更加牢靠。只凭几千人甚至更少人群的基因下结论无疑是非常冒险的;若数据量增大,或在不同人群中考察,同一课题的结论也许便会南辕北辙。 即使这些因素都得到了解决,我们真找到了和天赋有因果关系的基因,拥有此基因者也未必就能有“天赋”。“天赋”代表着某方面综合能力的突出,光靠零星几个基因位点便能决定,多半纯属臆测。更有可能的情况是:天赋为一种复杂的性状,由一系列基因联合控制,牵一发而动全身。假使某一个基因位点和百米飞人相近,固然可以燃起摘金夺银的希望,但神经、循环、呼吸系统是否也具备相匹配的能力,却又另当别论。 仍以ACTN3为例,在13 亿人口中,ACTN3 R/R 基因型的人有3~4亿,但显然只有极少的人能真正成为卓越的运动员。事实上,根据现有研究,相比其他基因型,R/R型的人成为卓越运动员的可能性也仅增加20%而已。 针对智力天赋的测试就更加不靠谱了。大部分开展天赋基因检测的公司在预测学习能力天赋时,都会引用一篇2006年的文献作为理论依据。在这篇文献中,作者肯定了CHRM2基因与智力有显著关系。遗憾的是,这一结论并不足以证明该基因可以预测学习天赋。况且,测试样本仅来自于304个荷兰家庭,其结论在中国是否适用,疑问重重。 (作者系华大基因CEO,哥本哈根大学博士,基因组学研究员,大连理工大学兼职教授,第三届中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专家组成员)
·上一篇文章:“皮纹测试”测出教育的缺陷
·下一篇文章: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④:校内减负校外增负怪圈怎么破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www.dezperado.com//www.dezperado.com/news/jiayugc/21314314792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