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询中国第一批少年大学生的命运
来源:东方网 文章作者:佚名
由于时值“文革”期间,尽管建议得到了肯定,却没有条件实施。而三年之后,宁铂成为了第一个幸运儿。他被中科大破格录取的消息,仿佛一针催化剂,轰动全国,更多的推荐信从四面八方寄往中科大。在上海,永嘉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张方也写了一封自荐信。
中科大“少年班”78级学生张方:(中科大)直接人就过来了,就考试了。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过来的,反正一跑到学校里,进来个人,(把我)叫出来就考试。
1978年1月,为了筹办少年班,中科大开始在全国招生。
时任“少年班”招生负责人史济怀:当时我的考法是这样,我出了个题目,我说我讲给你听,我不要你答,初中小孩答不出来,我讲给你听,第一你懂不懂,第二你能不能回讲一遍给我听,这就考验他比较难的东西能不能接受,而且他能不能很快就理解,化成自己的语言讲出来。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召开,重新唤醒了“科学的春天”。也就是在这一年,宁铂等88个天才少年被招进中科大,正式组成了中国第一个大学少年班。这群孩子中,最大的16岁,最小的只有11岁。这一年,全国各大报刊都登载了宁铂与方毅副总理下围棋的照片,带着红领巾来上大学的小学生谢彦波也成为宣传的对象。少年班的孩子们频频出现在报刊和新闻纪录片中,在激励全国青少年的同时也接受着他们的崇拜。
1978年,经过十年的压抑,全国上下对知识的需求已经到了饥渴和狂热的程度。少年班的“神童”们也几乎成为全民偶像,我自己当时就特别崇拜宁铂,希望哪一天能像他一样。但是30年过后,当年的“神童”如今境况却大不相同:2003年宁铂出家,紧接着,大家发现还有很多人的发展也不如人意,一时间,质疑声此起彼伏,甚至有人认为少年班根本就是一个失败,拔苗助长。那么,当年的那88个孩子是怎样完成大学学业的呢?
这座极富艺术气息的白色小屋曾经是第一届少年班的教室,孩子们就是在这儿开始了他们非同一般的大学生活。
中科大“少年班”78级学生张方:有时候就下课抓个青蛙回来放人家铅笔盒里头,等到一上课铅笔盒打开,青蛙就跳出来,那教授就在上面朝我们笑笑,我们班主任倒还说话了,谁干的!其实他心里也觉得蛮好笑的,他也没碰到过这种事,他也是大学老师,从来没管过这么小的小孩。
谢彦波跨入大学校门时,甚至还带来了他心爱的玩具:一只铁环。对于这些尚未成年、第一次离开家的孩子们来说,生活是个难题,为此,学校专门想了一些办法,比如让年龄较大的孩子看着年龄较小的孩子。
中科大“少年班”78级学生王永、谢彦波就是跟我一个宿舍,我算是大一点,平时生活关注比较方便一点。原来还不是一个宿舍,把他调到我宿舍里来//让我照顾他,比如说他冬天钻我被窝跟我一块儿睡觉,这个事情也是有的。
而在课堂上,他们却是一群智力超群的孩子,在高难度的课程中有了自己发挥的余地。
时任“少年班”招生负责人史济怀:那些小孩真的是很聪明,比较有名的大家都知道,一个叫干政,一个叫宁铂,一个叫谢彦波。我给他们上过课,像谢彦波这个小孩确实很聪明,他坐那桌子在这里,就光脑袋在桌子上,人很小,我当时记得他是考100分,高等数学。
·上一篇文章:少年大学生不是“神童”
·下一篇文章:大学生活感悟《属于自己的舞台》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www.dezperado.com//www.dezperado.com/news/daxue/11101811331381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