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研院非遗保护人才培养“师徒制”
来源:新华网 文章作者:周玮
新华社北京7月4日电(记者 周玮)将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聘为研究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将“师徒制”纳入现代学历教育体制,在培养兼具理论知识和高超技艺的新型传承人才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艺研院培养非遗保护人才的这一创新之举,获得专家和传承人肯定。 4日在京举行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上,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研究生院院长吕品田介绍,创新非遗人才培养方式,艺研院从2013年起在全国范围聘请25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担任实践导师,由院内资深专家学者担任理论导师,招收培养涉及国家级非遗名录中18个项目的研究生,大力开展牙雕、玉雕、木雕、刺绣、漆艺、陶瓷等门类的实践教训,探索将一对一的师徒相传纳入研究生序列。目前,艺研院的非遗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全部从事与非遗相关的工作,并且很快成为业务骨干。 对此,与会专家学者表示,将非遗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兼容到我国学位教育体制中的方式,既满足了当代教育实践性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培养非遗高层次传承人的创举。 漆器制作的国家级传承人甘而可认为,让非遗走进院校,把真才实干的老艺人请进学校,让他们手把手地教学生,艺研院开了先河,这是非遗教育非常切实可行的路。“导师传递给孩子的不仅仅是手艺,更是那份手艺人坚守的心。” “传手艺之外,要传的东西太多了。一个非遗传承人应该怎样培养,我想应该开一扇大门,这一扇大门就是文化。”玉雕大师李博生说,“培养人才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一种不能割断的文化艺术,这是我们的根本任务。”
·上一篇文章:首个地铁公共文化艺术节亮相上海
·下一篇文章:文化部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全国美术院校系统创作申报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www.dezperado.com//www.dezperado.com/news/artnews/1776163348FE2HGEIB74BK2398H4H1.htm
相关内容
无相关新闻